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教会 >> 教会介绍 >> 正文 >> 正文

被教会掌控中世纪,为何会兴起公会议主

来源:教会 时间:2023/9/29
公会议是大公会议的简称,是中世纪晚期传统基督教中有普遍代表性意义的世界性主教会议,简单来说就是类似于现在法庭这样比较公正的机构或者会议等等,目的是共同商讨一些教会中难以由一个人或某几个人决定的事务,以便可以达成一致,让这些事情可以继续将教会发扬光大。公会议但是中世纪,众多周知,是欧洲一个极为黑暗的时期,所有的正向文化都在此时停滞不前了,这是一个无知、迷信的时代,各种文明在这时开始衰落,所有的方面都在向着一个坏的方面发展下去,公会议相对来说是比较正面的文化运动,那为什么会在以黑暗、停滞、负面的中世纪晚期开始兴起呢?一、教会黑暗分裂,神职人员腐败不堪(一)腐败的教会现状引起正派人员的不满中世纪作为一个黑暗时代是不无道理的,文化的停滞不前,导致了教会的文化也不再纯洁无暇了,这时候的教会不再是以前那个正面、给人希望的教会了,教会里的公职人员、教父等等在利用自己的职权之给一些没有资格的人给予教会的职位,为的是收受贿赂,聚敛钱财,谋求自己的享乐。那时候部分的教会人员特别喜欢收别人的钱替别人办事,一个个品行不端的人被放进了教会,那时候的人都以教会的人为标杆。可是当教会的人出现在各种娱乐场所,明目张胆利用权力安插一些恶劣的人,教会的作用在人们心中的作用开始减弱,那些所属教会的人也越来越不堪,不值得普通的人们再去信仰,教会开始腐烂衰败了。教会里存在抹黑教会的人,也存在努力想让教会变得更好的人们,他们努力用自己的品性重新挽回人们对于教会的信任,对于神父可以接触到上帝的信任,努力赢回这些失去信心的人们的心。当然,仅仅是他们自己的努力是不可能实现完全赢回那些失望的人们的,于是这些正直的人努力用自己的权利和那些腐蚀教会的蛀虫们谈判,这并不是公会议,但这是公会议逐渐兴起的前身。(二)外国的会议思想影响到对教会的改革这些人们开始为了自己想要的结果借用别国的思想,但是巴塞尔会议的进行却是在一步一步加剧教会的分裂,那些正直的人在这场会议上控诉了那些抹黑教会的人的各种错事以及教宗绝罚了参与会议的人的违规的事情,支持的人非常多,但是仍然不能让那些深陷泥潭的人们有一丝丝悔悟。他们仍在我行我素,利己主义至上,享乐主义至上,教会给他们的这样一个身份加剧了他们的腐烂,这样的会议的呼吁声从来都不低,但是那些人从来都不当一回事,教会只是他们敛财、享乐的工具,不具有任何别的价值。正直的人和邪恶的人进行一场一场的谈判,但是这样的谈判并没有起到那些正派人想要的效果,改变微乎其微,他们需要更强的力量来帮助他们改变这样的现状,任何时候都不缺乏会站队的人。这时候,教会里的力量就开始分裂了,一面是继续利用职务之便收受贿赂、大量敛财、享乐主义至上的蛀虫,一面是力量微薄但愿意奉献自己的力量去挽救教会在人们心中形象的正直的人。这样的分裂导致了教会的力量再一次被削弱,再一次让普通人对教会的作用不再信任,再一次让那些人失望了,所以这时候的公会议必然就出现了,人们需要这样一场会议,来判定这样的状况到底要如何做,到底怎样解决那些腐蚀教会的蛀虫们。他们需要一场革命性的、能够重建教会、神权以及和谐统一的政治秩序的力量,需要开始打破教皇的权利垄断,要以大多数的人的意见为主体,要让皇权能够参与到教会发生作用的过程中。就是在这样的恳求和努力下,公会议运动就这样开始兴起了,腐烂、黑暗、分裂的教会现状是公会议主义运动兴起的客观条件,推动着大公会议的出现。二、神学家重新传播神明信仰腐烂、黑暗、分裂的教会现状严重打击那时的人们对于神明的信任,这样的教会导致人们不敢再去相信神明了,神明被这些恶心、黑暗的蛀虫给腐蚀了,不再是原来纯白无瑕的样子了,越来越多的人不去教堂了,不相信神明了,这样的情况下,一些神学家开始担负起自己的使命。神学家不满意教会内部人员的世俗化,认为这样严重损毁了神明的信誉,开始利用自己手中的武器。这些神学家开始尽可能用文字重新让那些失望的人们重新燃起对神明的希望,当然这些还不够。清除教会的腐败和世俗化是改变人们看法的直接方法,神学家也开始跟着那些正直的人拼命地和那些人谈判,他们希望教皇等一些高权力的职权人物能够下放权力,不再是只有他们来决定事务、来决定一些神职人员的认定。他们需要更加公正、公开、公平的方式来选拔神职人员,开始尽可能地剔除那些收受贿赂的人,那些品行不端的人,力图让教会这摊黑水变得能够更加透明一些。神学家们的努力也不能完全感化那些已经不能自拔的人们了,神学家也开始别国的思想,宣扬着神明,让人们的信仰回来,让人民可以目睹神职人员的选拔和就职过程,让人民也参与进来,但是这时候的人们对于教皇的统治还是不敢反抗的,他们是懦弱的,他们是胆小的,他们对于神明的朦胧性决定了他们的无知。神学家们就这一方面开始对广大的民众进行普及有关神明的文化,当人们有了知识,有了依据,他们才开始敢于跟那些错误的人进行辩证。大公会议在神学家努力改变教会腐败现状、宣扬神明思想和知识的过程中,在不断不断地、以一场又一场的公会议开始兴起,神学家的努力是公会议主义运动兴起的主观条件。三、革命思想传入,人民权利意识增强中世纪晚期开始有了一点点的光明,那就是亚里士多德的革命,革命的思想开始传遍整个欧洲,亚里士多德主义传遍整个欧洲。主义的内容是国家的权力本质上是来源于广大人民的,这个思想是最早的行政权力的主要学说,这个观点放在现在那是众人皆知、皆认同的,但是放在黑暗的中世纪,这无疑是惊天巨雷,给还处在蒙昧时期的人民一剂强心针,他们对于自己的权力开始有了概念,他们开始为自己的权利谋求。中世界的人民一味的相信神明,可是当神明被玷污的时候,人民就迷惑了,唯一的信仰开始动摇,不知道如何相信这污迹斑斑的神明,不知道如何祈求神明的保护、不知道如何拥有应该的权利,人民处在一个十字路口,进也不是,退也不是。这时候对于国家权力应该是来源人民的想法,完完全全地给中世纪人民带来了新的思路,他们是可以参与教会的,他们是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的,他们是可以拥有权力的。这样的认知,促进了人民越来越多的参与到教会的修正工作中,会议的规模也越来越壮大。这样,亚里士多德思想的传入是公会议主义运动兴起的思想条件。亚里士多德四、世界性革命运动展开,历史浪潮推动公会议在向运动发展壮大的同时,世界性的政治革命运动也在推波助澜。例如,城市开始向自治发展,城市也可以拥有除了教会的其他团体了,不再只有一个至高无上的统治者,统治着一切事物了;各个国家也在纷纷举行会议,建立起能够与国王或君主相互制约的机构,例如英格兰、意大利等等也开始建立起一种代议制机构,不再全权让君主或国王定夺,集中的权利开始被分散,社会制度在一点一点地向更加完善的发展,社团概念也在不断的兴起。这样,这些世界性的政治的革命的运动的影响就成为了公会议主义运动兴起的历史机遇了。五、结语中世纪晚期教会的腐烂、黑暗程度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情况了,教会开始分裂,但是分裂的教会达不到它应有的作用,那些正直的人就开始与那些腐朽、腐烂的人进行一场又一场的谈判,神学家也在做出努力,用自己的文字、用自己的知识去向人民普及神明,让神明能够接触到普罗大众,让那些失望的人民开始回看他们曾经信仰过的神明。亚里士多德革命思想的传入开始了人民对于自己权利的追逐和谋求,国家的权利是来源于人民的这样的思想打开了人民新世界的大门,世界性的政治性革命性的运动推动着会议的进行,这些种种原因推动了公会议主义运动在中世纪晚期开始兴起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6027.html